吉林化工学院
高教信息简报
2024年第6期(总第189期)

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主办 2024年10月12日
本 期 目 录
【热点聚焦】
◆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论教育》
【专家视点】
◆提升社会协同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以“六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动态扫视】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以创新要素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
◆四川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河北大学多措并举 主动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
图文编辑:苏显春
审核较对:唐国坤
栏目策划:陈冬松
主 编:杨 莹
顾 问:王立国
图片来源:网 络
【热点聚焦】
◆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论教育》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出版了。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文稿47篇。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详见:《人民日报》,2024年09月25日第6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9/25/nw.D110000renmrb_20240925_1-06.htm
【专家视点】
◆提升社会协同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社会协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协同力,是指社会有机体系统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内部通过相互协调配合,使社会系统不同利益主体形成协同关系;通过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合作行动,共同推进社会良序发展的能力。对教育系统而言,社会协同力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本身的社会协同力提升,二是通过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协同力整体提升。
具体详见:《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4日第7版。
作者:沈可,(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罗仲尤(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https://news.gmw.cn/2024-10/04/content_37597217.htm

◆以“六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并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以“六力”凝练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总要求,充分体现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以思政引领力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以人才竞争力塑造强国建设新优势,以科技支撑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以民生保障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社会协同力构筑健康教育新生态,以国际影响力展现中国教育新范式。在奋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六力”凝聚教育强国力量、夯实教育之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篇章。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09日第9版。
作者:许芳菲 张世昌,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www.jyb.cn/rmtzgjsb/202410/t20241008_2111253704.html
【动态扫视】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出席介绍情况,并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巩固“双减”成果、卓越工程师培养等问题答记者问。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27日第2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9/27/node_144741.htm
◆以创新要素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近年来,我国稳步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开辟并不断拓展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在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上仍存在一些短板。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中国日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新格局。如何培养一大批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仍值得深入探讨。实际上,通过教育方式创新和用好数字化等新元素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开放包容品质,的确是行之有效的破题之策。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8日第2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5/08/node_3.htm
【他山之石】
◆四川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四川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以扎实开展“一流班子、一流组织、一流队伍”创建活动为抓手,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严密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聚焦示范引领赋能,锻造党员队伍过硬素质;聚焦融合互促共进,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奋力答好“强国建设、川大何为”的时代答卷。
具体详见:教育部官网,2024年09月26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08/202409/t20240926_1153220.html
◆河北大学多措并举 主动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
河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学科资源,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科学谋划,汇聚雄安新区建设合力;扎根白洋淀,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保护;坚持文化先行,服务雄安新区文脉传承;强化智库建设,优化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在高标准高质量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彰显新担当。
具体详见:教育部官网,2024年09月25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34/202409/t20240925_115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