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吉林化工学院高教信息简报2024年第03期(总第186期)


吉林化工学院

高教信息简报

2024年第3期(总第186期)

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主办           2024529

     

【热点聚焦】

以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析

【专家视点】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本质内涵、演进脉络及健全思路

宋刚锋 张士红|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高教探索】

如何建设国际水平的高教质保体系

瑞典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历程、逻辑理路与价值取向

【他山之石】

完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评价—培训—激励“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图文编辑:苏显春

审核较对:唐国坤

栏目策划:陈冬松

      :  杨   莹

     问:王立国

图片来源:网  


【热点聚焦】

以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析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在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高等教育迈向教育现代化、实现强国战略和由“大”向“强”转变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发挥评估的诊断、激励、导向作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时代赋予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要使命。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三大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要特点,即坚持学生中心理念,促质量主体功能改革;坚持产出导向理念,促质量要素配置改革;坚持持续改进理念,促质量保障方式改革。

我们要正确把握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大力推进以质量主体功能、质量要素配置和质量保障方式改革为重点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具体详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志义、朱泓,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s://shengming.lut.edu.cn/__local/8/6B/28/FEB7D769DA323450B16D02114AD_3D7794BD_205144.pdf

【专家视点】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本质内涵、演进脉络及健全思路

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保证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由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校内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在40余年的探索历程中,其建设经历了由外而内、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型的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出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再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未来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建设和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由“外驱”为主转向“内驱”为主,由“证明”为主转向“改进”为主,由学校层面为主转向院系层面和教师个体为主,由教学为主转向教育教学一体化推进,由统一模式转向特色建设。

具体详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作者: 李庆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https://shpg.lcu.edu.cn/docs/2023-10/20231007224258598826.pdf

宋刚锋 张士红|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202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这是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之后,国家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的部署和安排,其中关于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为高教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我国高等教育开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内涵式发展新征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不足、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等三方面予以分析。

具体详见:https://cfd.xust.edu.cn/info/1028/9633.htm2023517

【高教探索】

如何建设国际水平的高教质保体系

质保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审核、评估等外部需求,又要满足内部教学过程的质量需要。作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机构,QAA(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设立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什么?高校据此如何开展监测、评价等工作?本文主要从标准等于期待加做法、对标标准的监测和评价、基本原则需重视等方面予以分析和阐述。

具体详见: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微信公众号2023年12月11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g5NzM3Mw==&mid=2247621412&idx=1&sn=d151872bf7f934e68b5c0f3f4bd48b7d&chksm=e8af3896dfd8b1805b32dbedc0f50a38449f4e350a477d0392444183b25887ea0954326c513d&mpshare=1&scene=23&srcid=0424Y5vWaJFf2RMgv0Mrn1bH&sharer_shareinfo=6703c339a0df8cc9d870e17f45c2d5f4&sharer_shareinfo_first=6703c339a0df8cc9d870e17f45c2d5f4#rd

瑞典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历程、逻辑理路与价值取向

结合瑞典高等教育政策与时代背景,对其构建与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瑞典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2009-2010年为起步探索期,所实施的第一次质量保障体系刚满一年即被废止;2011-2016年为矛盾冲突期,所实施的第二次质量保障体系被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批评,也引发国内大学反对;2017-2022年为反思改善期,所实施的第三次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融入欧洲与保持本国特色之间的平衡。演进历程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理路,即评价理念从依靠外力监察转向注重内部提升,学生参与从流于形式转向全过程参与,评价视角从教育管理部门的单一视角转向多元。这体现出其注重平衡、尊重主体性与恪守创新理念等价值取向。

具体详见:《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第9期

作者: 晨,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cxMTUzNw==&mid=2247494065&idx=1&sn=36b81dbc012f9c8a9bb560e98355acd1&chksm=9b1ada6fac6d5379319cd60e99aed9e29c61959189274b15a091d6ece9132417b6ef2a31eee4&mpshare=1&scene=23&srcid=04249a0NLOh17G3sioGSWrOz&sharer_shareinfo=07204ccfa827fd6282e7288f76e18f9a&sharer_shareinfo_first=07204ccfa827fd6282e7288f76e18f9a#rd

【他山之石】

完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完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升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是强化“以本为本”办学理念的“助推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防火墙”。陕西师范大学长期坚持“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办学宗旨,基于“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可持续改进”理念,从“三级三类”升级优化为“三级五类”,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内本科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提供了实践参考。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04日第2版;《陕西师大报》总第667期,六版综合

https://news.snnu.edu.cn/info/2896/26570.htm


◆“评价—培训—激励“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中山大学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建立“评价—培训—激励”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营造了良性环境。主要通过教学评价: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的基础;教学培训: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的重点;教学激励: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的关键,实现“运行—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为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性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

具体详见: 中山大学教务部微信公众号2023年11月3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Q2MjI5MA==&mid=2247515140&idx=2&sn=9d546954c024b854fef26a8591e532fc&chksm=ea483239dd3fbb2f5cbc39161b7fa1ad0f2d995c974a5e6c06b4ff0059cfa0a248fd133d682f&mpshare=1&scene=23&srcid=05244a6ZSqCmvJedZ40lRuSk&sharer_shareinfo=106c0cf433c648f844cd4a6f9e0a6568&sharer_shareinfo_first=106c0cf433c648f844cd4a6f9e0a6568#rd


上一条:吉林化工学院高教信息简报2024年第04期(总第187期)

下一条:吉林化工学院高教信息简报2024年第02期(总第185期)

关闭

电话:0432-62185120

地址:吉林省龙潭区承德街45号吉林化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院部224

邮编:132022

技术支持:凌之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