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与探索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以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院(部、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特此推出“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院(部、中心)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校自2004年以来,开始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省内同类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早的高校。学校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基石,开展了“理论教学、竞赛指导、实训实践、平台孵化”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形成了一批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训项目和校企合作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于2016年底。中心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类赛事组织与培训以及大创项目指导与孵化等服务,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中心可用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能够容纳50家创业公司、500个创业团队、5000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龙潭校区现设有菁创汇众创空间、新工科众创空间、融媒体孵化基地、浪木博物馆、校园文创项目孵化基地以及集装箱创客广场;双吉校区设有突出航空人才培养的通航产业众创空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保障。中心从今年开始,正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切实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培养,构建基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
一、构建“实践+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双线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心经过认真研究与探讨、查阅相关资料、借鉴校外先进教学经验,构建“实践+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双线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思维,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认知事物;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相关技能方法,熟悉我国创新创业环境与政策,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三是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且该层次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类赛事和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赛事实践中,以赛助教、以赛助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及以往的赛事经验用于指导学生更好地打磨与完善项目,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二、打造规模化“功能齐备、进阶式实操、全生命周期孵化”教学与实践平台
中心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通过构建贯穿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主体共建、共享、共赢需求,不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切实发挥资源最大效用。贯穿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集“案例教学、竞赛实践、仿真教学、情景式教学”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体系和集校内实践平台体系、校外实践项目体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二者相互贯通、相得益彰,为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贯穿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结构图
三、构建“四位一体、五维同向”能力素质体系
为培养学生综合型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中心打造“课堂教学、实践竞赛、仿真实训、项目孵化”四位一体能力素质体系,通过“知识传承、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反馈”,使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灵活运用于 各项创新创业实践。
结合人才培养实际,中心构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特质、创业情境与创业机会“五维同向”能力素质体系,开展“三进三结合”,即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组、进创业团队,课程与教研科研结合、教学与孵化结合、教学团队与创业团队结合,运用社团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实施OBE创业指导,达成能力素质与孵化服务双目标。

“四位一体、五维同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结构图
同时,中心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创设知识转化内化有效机制,进一步融合理论课堂和实践竞赛,突出项目孵化与项目落地。大一年级通过实型剖析、反向案例、政策指导,侧重学生思维意识与感知能力的培养;大二年级通过赴企参观、课堂演练、双师型队伍培养,侧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的培养;大三年级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等,侧重学生创新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四年级通过项目孵化、自主立项和成果转化,侧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转化。

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块
中心运用贯穿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修订理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块、大创训练计划和竞赛指导模块、仿真实训项目化模块、情境教学中校友企业案例模块,以促进知识内化为育人关键,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例如,中心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学校扶贫项目,开发兴西村品牌设计、农产品电商等模块,共开发30个实践教学模块,使基础理论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环节更加合理。


五、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一)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每年常规开展50项国家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100项省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9项国家级铜奖、34项省级金奖、52项省级银奖和116项省级铜奖,单项奖3项,优秀组织奖6项,成绩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二)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效果显著
每年孵化企业10家左右,注册企业5家,其中脑洞大开信息技术公司、大连十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年营收达2000万元以上。近年来,中心累计注册公司30余家,社会投资额达2000万元,成功实现了学生项目的社会价值转化。

(三)教育教学成果突出
中心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覆盖学校53个专业9034名学生,扎实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基础。举行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考察团”等社会团体开展考查交流,促进学生与校外优秀创业团体的沟通、交流,获得校外优秀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