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
高教信息简报
2025年第2期(总第193期)

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主办 2025年4月22日
本 期 目 录
【政策速递】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热点聚焦】
◆推进教育数字化,未来怎么干
【动态扫视】
◆终身学习全球合作开启新篇章!2024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在沪举行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专家视点】
◆教育数字化战略升级的中国范式
◆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
【他山之石】
◆北京邮电大学——讲好面向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第一课”
【高教探索】
◆善用数字技术 建好“大思政课”
【成果展播】
◆驶入“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成效综述
图文编辑:苏显春
审核较对:唐国坤
栏目策划:陈冬松
主 编: 杨 莹
顾 问:王立国
图片来源:网 络

【政策速递】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要求工作中做到: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坚持应用导向,以深度应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考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顺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健全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区域协调,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安全发展,筑牢可信可控安全屏障。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增强中国数字教育全球影响力。
具体详见:教育部网站,2025年4月16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2504/t20250416_1187476.html
【热点聚焦】
◆推进教育数字化,未来怎么干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4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从聚焦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聚焦国际化,持续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等三方面,详解《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并介绍贯彻落实考虑有关情况。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7日第01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17/content_144740_18446023.htm

【动态扫视】
◆终身学习全球合作开启新篇章!
2024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在沪举行
在全球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格局,引领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是我国当前终身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推动终身学习领域的创新与发展,2024年10月24日至25日,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2024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全球数字化终身学习联盟同时成立。此次会议由上海开放大学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
会议以“开放、智能、创造”为核心理念,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技术在终身学习领域的融合应用,吸引来自全球24个国家、地区数百位教育界的权威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学术精英齐聚一堂,共谋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计,提升全球教育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具体详见:上海教育,2024年10月25日。
https://mp.weixin.qq.com/s/Kg8lgPlSHfybvWtBAhMYTQ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东西部学子同上一堂课、国内外学生同时参与讨论、“人工智能+”课程在各大高校“上新”……教育数字化释放教育发展新优势,一根网线消弭数字鸿沟、数字技术推动国际交流,数字化不断“刷新”传统学习场景,数智时代的全新教育体系正加速构建。
全球学生同步参与的智慧课堂长什么样?前段时间,在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计算生物教学”典型应用场景,展现出未来课堂的生动图景:借助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学生们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病毒小分子抑制剂设计,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分析,及时生成学习进度报告,并对学习行为进行精准反馈。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上线慕课超9.7万门,注册用户数量达4.83亿,学习人次达13.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4.4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次均居世界第一。
具体详见:《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7日第07版。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117/c1004-40403531.html

【专家视点】
◆教育数字化战略升级的中国范式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双重驱动下,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重心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教育强国纲要》)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首次以系统规划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构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标志着教育发展进入质量跃升与结构优化的战略攻坚阶段。《教育强国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等重大举措,不仅规划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实施路径,更昭示着教育现代化进入以深度智能化为特征的新阶段。
理解该纲要的数字化战略定位,需将其置于教育政策演进脉络中审视。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中长期纲要》)作为21世纪首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与2019年印发的首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形成政策接力。二者与《教育强国纲要》在目标维度形成价值共振、在时间维度实现周期衔接、在实施维度构建迭代机制,既保持教育改革连续性,又通过数字化战略构建政策协同体系,共同勾勒出教育现代化中数字化发展图景。
作者:唐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具体详见: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年4月15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4/t20250415_5869183.shtml
◆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
该如何正确使用AI?在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中,AI就恰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和超凡的威力,瞬间便能穿梭于天地之间,打破信息与应用的重重壁垒,让各种可能变成现实。然而,单纯驱使这风火轮般的AI朝着星辰大海一路狂飙,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探索AI的价值与意义,更在于挖掘其为人类带来的深度洞察与多样化体验。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把它稳稳踩在脚下,借助其强大动力,亲自奔赴远方,在探索征程中,亲身感受宇宙的广袤无垠与神秘深邃,让这段借助AI探索的旅程,真正成为拓展认知维度、丰富智慧图谱、积淀人生厚度的宝贵经历。
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AI认知框架并善用其技术效能,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的核心素养。诚然,AI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引导其认知自我、理解世界,实现知识的传承、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高校师生切不可因AI而催生“速成思维”,而应让学生在“慢积累”中打牢专业基础,在“深思考”中激活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体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唯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从表层技能掌握到深层认知跃迁的教育目标——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作者:王栋梁(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具体详见:《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3日第16版。
https://tech.gmw.cn/2025-03/13/content_37902067.htm

【他山之石】
◆北京邮电大学——讲好面向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第一课”
“新的大模型不断涌现,课程内容如何持续更新?”“《人工智能导论-文科版》最近上线,教材如何使用?”……1月8日,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一线教师讨论热烈。
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北邮人工智能课程团队精心制作的教材、课件、慕课视频等资源,广泛应用到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的通识基础、算法原理等板块。北京市大一新生同上人工智能“第一课”,北邮出品成为教学“母版”。
当前,人工智能已是世界各国的科研热点与竞争高地,正深刻推动教育变革创新。2020年开始,北邮在人工智能学院开设通识课。这5年,课程已从一门课发展到一批课,覆盖群体从一个学院扩展到整个学校再到市属高校,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具体详见:《人民日报》,2025年1月17日第 06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1/17/content_30052492.html

【高教探索】
◆善用数字技术 建好“大思政课”
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融合,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迸发出新活力。善用数字技术,建好“大思政课”,首先要全面认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契合性,其次要从主体相连、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场景再造、模式革新等角度找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着力点,最后要处理好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主次关系、红专关系、表里关系、公私关系、新老关系等,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大思政课”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近年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也要善用数字技术,使得数字技术和“大思政课”充分融合、相互促进,不断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新势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格局。
具体详见:求是网,2024年5月15日。原载2024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彭庆红(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24-05/15/c_1130145228.htm

【成果展播】
◆驶入“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成效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围绕国家部署,我国积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激发和释放数字教育发展的巨大潜能。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正式上线。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的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3年来,我国教育乘着数字化的东风,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笃行奋起,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乘势而上、破浪前行,正加速驶向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新征程。
具体详见:《中国教育报》,2025年4月17日第01版。
http://www.jyb.cn/rmtzgjyb/202504/t20250417_211133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