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以体育人守初心,体教融合结硕果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以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院(部、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特此推出“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院(部、中心)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体育教学部前身隶属于基础部下设的体育教研室,2003年组建为独立的教学单位,承担公共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2004年,《体育与健康》获批吉林省优秀课程,2011年获评吉林省精品课程。《形体与健美操》《网球》《足球》《排球》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在多年的教学历程中,体育教学部秉承以体育人初心,肩负体教融合使命,始终围绕学校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培养目标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运动技术教学为载体,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手段,开展教学、训练、群体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完备的体育课程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开展“选项制”教学

学部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教师专长及学生兴趣、爱好开发新兴体育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展教学训练。自2003年开始实施“选项制”教学以来,学部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地方优势体育运动项目,持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满足育人需求。逐步实施俱乐部制、导师制、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成德,促进体教融合。


(二)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学部在实施线下授课、线下训练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建和引入优质体育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各运动项目线上(学习通)课程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运动世界校园APP),给学生布置日常锻炼任务,要求学生每周完成指定的运动量,促进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疫情期间,学部按照国家、省和学校要求,精心组织并设计线上体育课程,有序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训练,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学部《二十四式太极拳》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创立仪式性身体活动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嵌入身体仪式,突出传统文化承继,形成互动式育人新关系,有效浸润爱国、礼敬、仁爱、谦和等立身处事教育,增强育人话语。



(三)实现课内外有机融合,创新体育课程活动内容与形式

以“课上教会”“课下勤练”“课下常赛为手段,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不断丰富课程活动内容、形式。学部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排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春季长跑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等,切实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二、注重体教融合,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育

(一)加强体育教学训练

学部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招募体育爱好者和体育特长生,组建校运动队,常年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现有16支校代表队,总人数达500余人,定期参加省内和国内大型比赛。近三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6项。有效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提升体育素养。



(二)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广泛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组建武术体育协会、太极拳体育社团、武术和射艺校运动队,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至2023年,射艺队参加了四届中国大学生射艺比赛,获得3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武术队参加四届吉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获得16枚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

(三)加强体育竞赛体系建设

学部每年定期举办三大球联赛、体育文化节等竞赛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推广乒乓球、羽毛球等联赛制度,丰富竞赛项目,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在竞赛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强化以体育人,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学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屡结硕果。

(一)教学成果

2017年,“‘文化滋养、文化具象’为主线的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体教融合.双循环.五育融通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十五载砥砺求索: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供给侧改革‘吉林化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获第六届中国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年,“满族射箭”获批“第一批吉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育基地”。


(二)课程建设

目前,学院获批省级建设课程4门,校级建设课程6门。2018年“太极拳技术与文化”课程获批吉林省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2021年“武术”课程获批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课程建设成果

成果名称

课程名称

时间

吉林省优秀课程

体育与健康

2004

吉林省精品课程

体育与健康

2011

吉林省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太极拳技术与文化

2018

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武 术

2021

校级优秀课程

形体与健美操

2006

校级优秀课程

网 球

2007

校级优秀课程

足 球

2009

校级优秀课程

排 球

2011

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体育与健康

2020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2022


上一条:【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校团委

下一条:【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外国语学院

关闭

电话:0432-62185120

地址:吉林省龙潭区承德街45号吉林化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院部224

邮编:132022

技术支持:凌之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