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OBE内涵引领,校企协同共育卓越化工人才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以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院(部、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特此推出“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院(部、中心)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石油化工学院前身是建校伊始成立的化工系,是由1958年设立的基本有机化工专业、无机化工专业和1978年以后增设的化学工程专业、石油加工专业组建而成的,2014年正式更名为石油化工学院。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吉林省首家和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第一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评为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批准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专业;2014年获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2018年批准为吉林省首批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第4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与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正式招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见面会
轻化工程专业始建于2004年。2011年获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2014年,轻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同年,轻化工程教学团队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8年获批校级特色高水平专业(B类),2020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始建于2007年,是教育部布点专业,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建立以来相继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校级一流本科专业。
经过多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学院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校企协同 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即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增强教师工程研究能力;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卓越化工人才。
一、以OBE理念为引领,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思政”为引领,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教育理念,运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成果,与山东京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绿色化工现代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框架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石油化工专业链与企业石化产业链无缝对接,打通学生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脱节的屏障。学生在岗实习期间,采取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训练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师制”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吉林化工学院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共建绿色化工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学生赴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公司在岗实习
二、以认证专业为载体,建立学习产出驱动的教学运行机制
学院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认证专业引领示范作用,且以通过认证专业为载体,结合“新工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将基于OBE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辐射推广至学院各专业,进一步在教学各环节中培育教学质量文化、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把握教学质量主线、坚守教学质量底线,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三、以“四层次”体系建设为依托,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卓越化工人才
(一)构建 “四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作为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 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习、校内指导教师讲授与企业工程师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创建“四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培养质量。

“四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层”。“基础层”主要通过工程训练、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初步工程概念。其中,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切实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层”。“提高层”主要通过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化工专业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层”。“创新层”主要通过科研协助和科技竞赛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层”。“应用层”主要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创”项目申报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二)构建“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结合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环节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构建“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夯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型”实验模块。“基础型”实验模块主要通过基础化学、物理等实验环节,训练学生实验过程的基础操作与分析方法,夯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初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型”实验模块。“综合型”实验模块主要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工专业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设计型”模块。“设计型”模块主要通过设置设计型实验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设计能力,并在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创新研究型”模块。“创新研究型”模块主要通过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和专业实验中创新型实验课题,加强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与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图
四、凝心聚力谋发展,人才培养结硕果
(一)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稳居学校榜首,2022年学院平均就业率96%,轻化工程专业就业率最高达99%,化工专业考研率达19.19%。
(二)学科竞赛佳绩频传。学院持续开展 “一专业一竞赛”,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4项,省级奖项3-6项。2018年,承办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吉林省省赛,2019年,承办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东北地区赛,2022年,承办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东北地区赛,通过竞赛多方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2022年承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东北赛区选拔赛

庄志军校长在202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东北赛区开幕式讲话
(三)人才培养获得认可。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在化工、石油、制药、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学生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工程师素养”等方面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万余名专业人才,深受社会好评。其中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无机化学家、上海交通大学与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车顺爱,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武,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李纯等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


车顺爱 宋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