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反哺谋发展,砥砺奋进开新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以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院(部、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特此推出“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院(部、中心)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35月,由原隶属于石油化工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和原隶属于理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合并组成。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校级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打造“三强化、三坚持、三注重、三到位”,即“3333”党建工作品牌,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学院在党委领导下,全面发挥科研优势,逐渐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工程全面推进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创新开展“党建领航五项工程”,打造“三强化、三坚持、三注重、三到位”党建工作品牌,即“三强化”—强化责任意识、强化联系点制度、强化保障措施;“三坚持”—坚持以“学”为先不动摇、坚持以“做”为本不懈怠、坚持以“改”为重不打折;“三注重”—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注重严明党的纪律要求、注重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总结;“三到位”—政治把关到位、加强教育培训到位、确保党员教育管理到位。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先后2次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荣获“巾帼建功”先进集体1次,获得“三育人”先进处室1次,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学院学生党支部获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荣誉称号。

学院党员教师获评“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1人,获吉林省首批“长白山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第十七批突出贡献专家1人,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二层次)1人,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三层次)1人,吉林市“三八红旗手”1人。

入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8人,“优秀辅导员”3人。学院高分子2019级郭玉同学通过层层选拔与吉林大学1名学生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央视频道的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现场录制;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新时代e支部中获得展示。

二、精心谋划,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2年获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依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与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创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学院,实现产--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驱动力促进专业建设发展,2018年获批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12月获得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2023年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开始招生,实现了学术型硕士培养与专业型硕士培养同频共振。

三、精耕细作,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学院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成果反哺本科教学,全院各专业采取科研-教学有效联动的方式,精耕细作,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科研第二课堂等方面助力本科教学发展。

学院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批教改项目近30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吉林省高教学会项目4项。获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4支教学团队获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四、守正创新,教学科研改革持续推进

学院始终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同时支持教师积极培育科研成果,将其融入本科教学课堂,以科研第二课堂支持本科教育教学。在本科教学活动中,专业教师将科研成果以学科前沿、课程思政元素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学生的考研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共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市厅级课题20余项,经费到账5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4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奖1项。本科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本科生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7项、省级立项18项;获“互联网+”省级获奖2项,“挑战杯”省级获奖2项。


上一条:【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下一条:【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关闭

电话:0432-62185120

地址:吉林省龙潭区承德街45号吉林化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院部224

邮编:132022

技术支持:凌之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