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战略引领一流专业建设 创新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以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院(部、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特此推出“化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院(部、中心)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于1999年,先后在2006年、2012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2018年,吉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在全省2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四个A类专业之一。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化工经济贸易方向学术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资格,2023年招收30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依托,面向化工产业,服务吉林省“双带”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大化工发展优势,构建了“化工+外贸”和“本科+硕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秉承“外贸事业由我来热爱,地方经济由我来振兴”的育人理念,以提升专业特色为准绳,采取“四融合”“三协同”育人举措,旨在培养适应吉林省化工产业与外贸事业发展、具备化工产品贸易基本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文工融合,本硕协同,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
贯彻“文工融合”新文科发展理念。突出化工优势,增设化工与贸易交叉课程,通过“四进”举措,即专业师生进化企,化企专家进课堂,化工课程进方案,化工案例进教学,对接国际贸易前沿发展和企业需求,开设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化工底蕴的外贸业务与管理人才。
贯通“本硕协同”人才培养重要渠道。专业自2020年以来,增设化工经济贸易学术硕士点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构建了“本科+硕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

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N1N学训”育人模式
经济管理学院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京博N1N实习实训活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项目制”“课题制”学训模式,以企业真实场景为课堂,以企业真实案例为素材,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构建了“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双重指导模式,实现将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训过程中感受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高尚的家国情怀,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练就辛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日后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30余项,考研率稳步提升,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三、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知行协同,全方位、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专业关注“思想引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教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同时,也将其贯穿于教师的授课准备、课堂讲授和考核评价全过程,在培养学生关注职业前沿发展的基础上,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授学生巧妙克服职业发展瓶颈,转“危”为“机”。

专业践行“知行协同”育人理念。在培养体系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和配合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增强知行协同发展,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实际,积极开展学习研讨,让学生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

专业教师获吉林省首届说课比赛三等奖1项、省智慧课堂比赛二等奖1项、省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新增省级教学成果获奖1项、省级教研项目11项、教研论文6篇。在教学研究和授课大赛引领下,育人能力与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融合,建设全方位、信息化课程资源库
专业通过开发富媒体“线上+线下”全方位、信息化课程资源,录制微课视频、自制云教材等,不断加快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让教师教学更加多样、学生学习更加灵活。

富媒体云教材资源
对照省级及以上课程建设标准,建设新型翻转课程,按照“1%+99%”的建设理念,即以1%省级课程建设为引领,带动其他99%的课程深度参与高质量课程建设工作,特别是集中精力加强与专业契合度高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近三年,专业新增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在线开放课程视频资源
历经24载建设与探索,专业逐渐形成了“类企业环境式”文工融合人才培养特色,以类企业环境为背景,讲解专业知识、开展教学实践,借助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真实场景,开展文工交叉思维与横向视野实训,打通本硕化工经济贸易人才成长通道,培养真正契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毕业生代表